浅谈陶行知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港北区贵城街道西江小学 廖少霞
内容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数学,教学生怎样学数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学生学习内容,加强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实践,力求教学做合一,使学生逐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数学教育回归生活。
关键词:生活教育 生活情景 教学做合一
(资料图)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他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是留给我们的巨大财富。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教育”思想体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各个领域中,陶行知的教育无处不见。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数学,教学生怎样学数学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真正热爱数学,进而努力学好数学。数学教学不仅重视学生个人实践,还坚持组织学生走到社会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德行,创造属于学生自己的学习空间。从陶行知的教育理论来看,真正的教学是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内外自主学习。教学是学习者、教师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核心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时刻记住,学习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必须靠自己完成。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课堂以学生为主,给学生提供阐述自己的见解,进行多向交流、争论,互疑互答的时间和机会;遇到思维障碍时,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不断分析、整理和归纳完成学习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陶先生的理论,把数学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学得有趣。
一、注重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要做到情景教学的恰当运用,教师应从本班学生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这些经验对本节课教学的影响程度,选择恰当的情景,并围绕这一情景,准备充足的学习材料,制定应变措施。教学前,教师利用情景,唤醒学生思维空间,把新知融入旧知体系,形成学生认识上的矛盾,造成学生思维冲突,使学生感到这个问题总是想说而说不清楚,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然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烙饼问题》内容时,我让学生准备10个圆片,实际动手“烙烙饼”。要求每面烙3分钟,两面都要烙,每次最多烙2张。让学生先烙双数张的,这个非常容易。这时引导学生发现:烙双数张时,锅都没空着,这样最节省时间。然后烙单数张的,从烙3张开始,2张烙2次,1张也得烙2次,共需4次。这时学生自己就提出问题:老师,有更节省时间的方法吗?因为在烙最后一张时,我发现锅一半是空的,浪费了资源。我这时问学生:那你们试一试,看看有没有比这更节省时间的方法呢?最后总结出烙单数张饼的方法。由于有了操作经验,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强,进而自主探索问题引起学习新知识的愿望。
二、因材施教,鼓励创造性思维
教师的合作者功能就是在学生需要时给予适度启发,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得到持续,把想说的、知道的说出来。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因材施教。小学生在个体学习活动中,对同一事物观察、思维切入点不同,形成认知上的差异,同时产生对同一观点不同的说法。教师应正确引导,围绕共性设计教学,充分运用个性发展原理处理教学细节,才能使学生间的交流、讨论更有价值。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一课时,对用1平方厘米小正方形摆长方形的同学提出:你能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吗?让学生边操作边讨论,教师抓住个性及时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形式,不仅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迎合儿童的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同时体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只学不做不是真学”的观点。
三、注重探究,动手实践
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一课时,我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剪一剪:想办法把圆柱的侧面转换成学过的图形,剪开后得到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形状的?找一找:转化成的图形与圆柱有什么对应关系?想一想: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这三个环节让学生得到充分地思考、动手操作、交流,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数学抽象等数学素养。学生不仅获取数学知识,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而且掌握了发现、认识并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总之,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使教育教学向着世界潮流的方向、朝着最新最活的教学方式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联系生活去教学鼓励学生实践,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