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资讯

传承与共生

2023-04-22 06:29:44 大江网-信息日报

■王杉杉 何冠仪 彭水迪 沈阳师范大学

城市是历史文化的容器,容器中承载着岁月沉淀的各类文化遗产(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这些遗产奠定了城市文明的基底,沉淀的是一座城市独特的记忆和标识,成就的是一座城市独特的气质。因此,在城市更新中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我国城市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资料图片)

一、在城市更新中如何传承城市文脉

一方面,一座城市留给现在和未来的,不应只有冰冷的回忆录和泛黄的老照片。如果没有活化的历史文脉存在,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可以说,老有老的味道,新有新的风采。每座城市既要有现代化的新区,也要有留住乡愁的旧城:既要有与时代和世界接轨的高楼大厦,也要有各具特色的古老街巷;既要有宽阔笔直的柏油路,也要有曲径通幽的石板路。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城市面貌“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中城市文脉活态化传承,涉及新与旧、拆与留、改与建,需要长远规划作支撑。要想让历史文化成为活的文化,不仅是对文化遗产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更是依托人进行活态传承。比如,姑苏古城的更新,在疏通水道的基础上,加入塔影互动装置,还原了三国时期北寺塔在水中的倒影,在传承水乡历史特色的同时,也在百姓日常生活中得以自然传承。从事例中可以得出,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城市规划要有严肃性、科学性、前瞻性。

二、历史文化应活在现代生活里

一座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为此,要把老城区改造提升同保护历史遗迹、保护历史文脉统一起来,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正因此,城市承载了人们的生活,只有把城市更新深度融入居民的生活里,才能展现一个有活力、有内容、有灵魂的城市状态。

一方面,随着新城崛起、旧城老去,城市更新成为必然趋势。在城市更新中,除了带来林立的社区高楼、精致的商业体,城市更新的意义还在于延续历史文脉。一棵古树、一座祠堂、一条老街塑造出一座城市风貌,犹如一本厚厚的书籍,像一片片散落的历史碎片,也像一幅幅在岁月中蒙尘的画卷,组成了城市生命的一部分,留下的是城市独特的印记。

另一方面,更新一座城,也是唤醒一段历史,留住一处家园。城池和街巷肌理,一点点重新梳理;宅院、石碑和古井,一处处重见天日;老故事和新业态,古与新融合共生,才是城市更新的根本目的。保持老旧街区整体风貌的协调统一,使百姓安居乐业,使街区与民众生活真正地融合起来,方能达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因此,在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更新改造过程中,应结合社区服务、居民生活特点及其在地文化,利用场所记忆对其进行正向地引导,双方相互作用,即构建起“社区公共空间环境——服务主要人群定位——复合功能植入——社区场景空间营建”良性循环的“空间-人-场景”模式,让历史文化“活”在现代生活里,让历史文化“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城市更新不仅是一个民生工程,更是一个文化工程。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当下,以文化为导向的城市建设和更新,正成为全球发达城市的发展趋势与共识。

面向未来,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不仅要充分挖掘城市文化资源,把文化价值纳入城市更新项目规划建设、管理的全流程,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拓展城市文化产业空间、营造城市文化品质空间,探索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融合发展新路径,还需体现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和历史文化建设以及城市生态宜居水平。可以说,城市品质的提升决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文化不是凭空造出来的,通常需要较长的孕育阶段、长期的积累沉淀,才会逐渐得以呈现、发展和传承。我国现有的100多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无不经历岁月的长期积淀,留下众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对于城市管理者而言,城市文化的保护传承需要匠心、爱心、耐心、初心,要用匠心精益求精经营城市,用爱心保护城市历史遗存,用耐心培育城市文化精神,用初心思考城市未来。

另一方面,城市更新,不仅需要“面子”更需要“里子”。城市更新是经济活也是人文活,是技术活也是艺术活。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研究人的需求,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砍掉老树,从短期看可能既“方便”又“划算”,但从长期看可能并不符合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也不利于一座城市文脉的延续。不管不顾、不询不问就砍掉已融入市民记忆的树木,是观念的落伍,更是工作方法的简单粗暴。

因此,延续历史文脉,深挖文化内核,提升城市品质,需要打造出每个城市独有的文化,形成文化内在支撑,而城市文化的繁荣复兴,必将“赋能”城市品质提升。

作者简介:

王杉杉,2001年3年27日生,女,汉族,籍贯: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环境设计,研究方向:东北地区工业遗址废弃地更新与城市环境融合设计研究。

何冠仪,2002年10月7日生,女,汉族,籍贯:辽宁朝阳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环境设计、研究方向:东北地区工业遗址废弃地更新与城市环境融合设计研究。

彭水迪,2002年2月17日生,女,汉族,籍贯:辽宁阜新人,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20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环境设计,研究方向:东北地区工业遗址废弃地更新与城市环境融合设计研究。